找到相关内容328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自然之心的奇迹——西藏原始苯教大圆满精义

    多年前居住在中亚的佛陀——辛饶弥沃切创始而传承下来的。这本书,并不关心对于苯教传承的一些历史争论。不管怎么说,先假定其精神教导的真实性。  特别的是,这本书包括了一些苯教大圆满传承的介绍。通过宁玛派、...

    丹增旺嘉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3973083.html
  • 方立天: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烦恼与心是什么关系?这些也是早期佛教未及深论的问题,部派佛教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与争论。   部派佛教对心的本性主要有两种说法:心性本净和性本不净,也即对心的本性作净染两种不同的心理价值判断。  ...中有争论的一大问题。多数流派主张一切众生都具有清净的本性或佛性,只有少数流派认为部分众生不具清净的本性或佛性。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不同派别对现实众生的不同看法,以及他们对成佛理想的不同看法。   印度...

    方立天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473178.html
  • 见达法师: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

    弟子之前都是不同派别的外道之徒 [xiv] 。再次,佛陀对于宗教多元对话的看法也可从佛陀看待不同宗派的态度显见。佛陀指出当时各外道易起争论的原因在于坚持自己的学说是绝对真理而排斥他人的想法,如经云“...

    见达 ( 台湾中台禅寺)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2973197.html
  • 郑晓江: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至拘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有四位比丘坐着谈世间何为最苦的问题。一比丘说“世间之苦无过淫欲“;一比丘说“世间之苦无过饥渴”;一比丘说“世间之苦无过恚”;一比丘说“天下之苦莫过恐怖“。四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郑晓江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0373234.html
  • 净宗法师问答录

    没有必要的争论。   二、从佛一边说是带业,从众生这一边来说即是消业。也就是佛带了我们的业,我们的业就消了。如同乘船,船带了我们身体的重量,我们自己就如同没有重量一样,不会沉入水中。   三、从我们...

    净宗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2073382.html
  • 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

    先生1963年撰《相见同种别种辨》(载于他著的《绝对与圆融》一书),即平息了这场绵延至近代的争论,也就是说,相见二分既有同种,亦有别种;新译已认识到相见别种,显然是较旧译限于相见同种的认识更胜一筹的。 ...

    袁经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473511.html
  •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

    此空性不是前无后有(故离染时,假说新净)。“心性本净,客尘所染”这样的表述很早就有,在部派佛教时期还引起一番争论,如来藏思想只是受其影响启发而已,非是其专利。故而在唯识学中也用了这样的表述来论理。所以...

    慧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7.html
  • 玄奘法师年谱

    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  匠决。」  312页  尝言当继法显(东晋人)智严(南朝刘宋人)之后﹐求法利  导群生。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馁﹐唯法师不屈  ﹔留京遍学诸蕃语﹔又以西方路途...

    曾了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473562.html
  • 薪火相传 众缘和合 守正出新——浅谈当代汉文大藏经整理传译之方向

    资料,汉文大藏经大约有三种情况:唐代以前的写本藏经;宋代以后的木版雕刻印本;汉文大藏经的排印版本。 1、汉文大藏经的基本情况 我们知道,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历来是有争论的,问题是首先需要把散乱各地的文献...

    延藏

    |薪火相传|众缘和合|守正出新——浅谈当代汉文大藏经整理传译之方向|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2773634.html
  • 《肇论》解“空”之特质

    小乘认为三界如火炽燃,所以要设法灭除这份炽燃之毒,而大乘则以为三界本空,原无一物,既无其物,何来燃与不燃之別?沒有燃与不燃的问题,就沒有灭与不灭的争论。至于三界的本质,僧肇认为,“五阴诸法假会成身.....

    觉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473654.html